媒体报道 | 《瞭望东方周刊》:人工智能,南京布局
“以前,总说搞软件要到南京。现在,搞人工智能也得到南京看看。”


若问人工智能的下一个颠覆性技术是什么?不妨来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到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图灵研究院”)看看。
该研究院由世界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迄今唯一的华裔得主姚期智挂帅,由清华大学与南京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合作共建。在这里,图灵研究院总经理李强给出的答案是——AIGC内容生成。
“AIGC包括生成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是继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内容之后的新型内容创作方式,简单来说是一种通过 AI 技术来自动或辅助生成内容的生产方式。”李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随着人工智能实验室OpenAI发布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ChatGPT,AIGC已火爆出圈,图灵研究院亦走在前沿,研发出了自己的应用:小灵绘画。
“基于AI算法,只要输入关键词或者一段描述场景的文字,便可在几秒内生成一张符合意境的图片。浮世绘或是赛博朋克,梵高或是毕加索,‘小灵绘画’有多种风格可供选择。”李强称,该技术意味着人工智能将解放设计师的双手,只要有想象力,普通人也可以制作出类似“阿凡达”的大片。



在南京,人工智能已成为赋能美好生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
拥有边缘计算能力的路灯机器人,提供智慧照明的同时,还可采集环境信息,协助城市治理;工程车超速或在路口转弯时,AI系统会及时感知并自动降速,以此降低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基于人工智能驱动的3D数字人,能为都市人提供在线情感疗愈…… “宁创新品”南京市优质应用场景宣传周上,一批批AI技术应用场景让人感叹,未来已来。
“我们接到政府的应用场景征集通知,提交了3D数字人的研发需求,通过层层遴选、信息发布后,不到一周就接到了五六个技术方的联系电话。”江苏原力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共事务经理程咏薇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了政府助力,市场需求和技术研发更高效地碰撞出了火花。
南京一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发布的“金陵·元境元宇宙场景”,需要通过计算机图形学应用、实时渲染引擎和模型拓扑结构优化等技术,实现多视角场景重现,借助元宇宙人工智能交互技术赋予游客身临其境的体验感,促进线上消费,也通过政府的平台得到了技术支持。
“应用场景是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和弹性政策的复合载体,既要有需求侧牵引,也要有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落地赋能;既强调统筹谋划,也允许弹性调整不断拓展。”南京市工信局创新产品推广办主任方海燕对《瞭望东方周刊》表示,自2020年以来,南京市连续3年推进应用场景开发建设,为全市各类创新成果融合应用提供广泛合作机遇,为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突破提供更加优质的验证平台,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提供更加多样的示范样板。目前,已累计发布应用场景2500个以上,开发合作需求超过7000个。


2021年,南京全市规模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链企业361家,实现营业收入1650亿元,同比增长10.1%;全市人工智能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54亿元,同比增长23.2%;全市实现人工智能产业核心业务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35%。
“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第一方阵。”赛迪研究院信息化与软件产业研究所副所长蒲松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人工智能已成为前景最为广阔、竞争最激烈的产业,南京人工智能产业的蓬勃发展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早在2021年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创建申报之前,南京已连续多年支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7年12月底,南京市《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2025年将南京打造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城市;2018年,南京市出台了《南京市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2018年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和《南京市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2019年6月,《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成为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产业地标。
如今,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已被纳入南京“2+2+2+X”创新型产业体系,成为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南京将高标准打造5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区,争创1—2个省级以上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培育100家人工智能重点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达到30家,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超过500亿元。
“南京将充分挖掘传统领域智能化转型升级需求,大力开拓典型场景,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融合赋能,届时将带动相关产业规模5000亿元。”郑炜说。
《瞭望东方周刊》特约撰稿 邓之湄
编辑 陈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