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灵院携手苏州中院,共同探索AI+司法新实践

 

 

3月15日,司法人工智能与法院工作现代化研讨会在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举行。来自数字法治研究领域的高校专家学者、审判第一线的资深法官以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企业负责人,围绕大模型时代的司法信息智能处理、数字法院建设的法治考量、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合规与制度调试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探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实践路径,致力为互联网司法和司法人工智能领域自主创新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做出更大贡献。

会上,还举行了司法人工智能合作签约暨专家智库聘任活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副主任何帆,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一级高级法官马荣,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张东驰,苏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蔡绍刚出席会议。苏州中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炜主持会议。
 
 
 
 

何帆表示,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兴起,加强人工智能与司法审判的深度融合已成为现实所需、大势所趋。此次司法人工智能合作签约将有力推动数字技术与法院工作的融合,为有效化解人案矛盾、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希望苏州中院与相关科研机构持续巩固深化合作关系,加强信息交流共享,在更多领域、更多场景创造更多“苏州经验”,打造更多“苏州示范”,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马荣表示,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标志的数字化转型,深刻影响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方式,也在深刻改变着司法的运行方式。此次签约仪式和专家智库聘任活动,为江苏法院进一步强化人工智能司法应用提供了一次新的契机。要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审判工作的融合,持续优化类案检索功能,促进裁判尺度统一。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工智能应用,及时防范因技术介入、算法偏见等因素给司法公正带来的风险。进一步加强司法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专家智库的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的教育培训,着力打造法学理论研究水平高、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强的复合型、领军型人才。

张东驰表示,数字经济是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撑。围绕加强人工智能司法应用举办系列活动,对于人民法院全面深化数字法院建设,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全市法院以此为新的起点,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活动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技术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更好服务苏州数字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希望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共担服务数字化发展大局新使命,在数字法院项目建设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促进提升数字化改革与数据安全司法服务保障能力,合力谱写数字经济发展新篇章,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苏州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次司法人工智能专项合作协议的签署和司法人工智能专家智库的成立,是苏州法院深入推进数字法院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蔡绍刚强调,全市法院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司法人工智能应用实践,推动司法工作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创造更高水平的数字正义,更好服务苏州数字化改革先行区建设和数字经济发展。

要深化人工智能司法应用。切实加强交流合作,加快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执行、诉讼服务、司法管理和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的深度融合。要加快培养数字法院人才队伍继续强化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沟通协作,健全科技人才和法律人才融合培养机制,夯实数字法院建设人才基础。要依法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立足司法职能促进数据资源生产流通、开发利用、开放共享和产权保护,依法服务建设数字化发展标杆城市,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活动中,何帆、马荣、张东驰、蔡绍刚共同为苏州中院司法人工智能专家智库成员颁发聘书。10名专家智库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苏州大学、常州大学和苏州大数据局。智库的成立旨在发挥专家学者在助力司法人工智能方面建言献策、论证咨询、技术创新及成果转化等领域智力支撑作用,共同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工作融合发展,更好运用科技手段赋能审判工作现代化。

苏州中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赵海生与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副总经理王芸芸共同签订《司法人工智能专项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秉承“平等互利、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原则,充分发挥各自在司法应用数据、实务人才、科技信息、软硬件计算资源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战略合作,助力提升我国在互联网司法和司法人工智能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苏州中院科信处处长张祺、昆山市人民法院立案庭副庭长徐淼分别演示了“未来法官助手”——司法人工智能大模型辅助办案系统的设计理念和操作流程。据悉,“未来法官助手”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可在金融借款、劳动争议等8类常见案由中,辅助开展电子阅卷、一键生成法律文书,该系统获评第二届“未来杯”江苏数字法院创新事例一等奖。截至3月10日,全市法院应用“未来法官助手”系统办理案件13764件,法官阅卷工作量减轻80%,案件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二。

清华大学互联网司法研究院产业应用负责人罗成演示了文书检索大模型,详细介绍了该模型的技术原理和发展历程。据介绍,该模型可实现文书辅助写作、语义类案检索、裁判文书阅核等多场景应用,精准解决业务场景需求痛点,有效减轻办案压力,让法官集中精力聚焦于法律适用与准确裁判,有效促进审判质效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信息中心数据处处长黄国栋在点评中表示,大模型有效提高了审判辅助事务集约管理效率,切实减轻了办案人员事务性工作负担,是人民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努力打造更高水平数字正义的创新实践。未来要加强创新应用,深度结合大模型技术与司法审判实务。要精心培育,全面抓好系统的推广、培训和应用工作,让更多一线办案人员从“要我用”尽快转变为“我要用”,切实发挥科技手段的赋能作用。要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因地制宜丰富司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执法办案。

 

“人工智能赋能司法实务的场景有哪些?”“生成式人工智能给审判一线的法官带来了哪些获得感?”“使用过程中最担心的风险点是什么?”研讨会上,专家学者和审判一线法官围绕人工智能赋能法院工作现代化、人工智能的司法规制和保护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研讨会专家学者和法官的观点综述另发)。

与会领导和嘉宾还实地参观了苏州中院院史陈列室、诉讼服务中心、民商事审判法庭等场所。

部分全国政协委员,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苏州两级法院信息化工作分管院领导及部门主要负责人,苏州中院各部门负责人及干警代表等参加活动。

 
 

 

 

 

首页    公司新闻    图灵院携手苏州中院,共同探索AI+司法新实践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