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创新,激发栖霞发展“新动力”— 精心孵化,为产业集聚“强根基”

 
以下全文转载自南京日报
 
 
 
 
 
点击查看大图

 

以下为报道全文

乘开放之势,聚创新之能。

 

十年来,栖霞区加快创新资源集聚、创新经济发展、创新生态优化,一批科创载体拔地而起,一批顶尖人才近悦远来,一批“百亿级”新兴产业加快布局,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定而有力的步伐。

 

累计孵育828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位列全市第三,跻身苏南26郊(区)县十强;累计集聚73家科创载体,因孵化成效显著,获省级督查激励表彰;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第十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集体一等奖”等荣誉称号……这些成绩的获得,正是栖霞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政策增效、企业增值、产业增质等方面加大力度,助企纾困、为发展赋能的结果。未来,栖霞将持续以优质的创新“基因”赋能区域产业“新名片”、激活发展“新动能”。

政策增效
为企业成长“培沃土”

今年初,市科学技术局、市财政局公布2021年度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立项名单。南京英田光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的“星地链路高速激光数传装备的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功入选,获批资金1000万元。“这对我们公司来说,帮助非常大,因此很感激政府的好政策,我们也会继续攻关研发,解决更多的技术难题,造福社会!”该公司负责人说。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南京哈梅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栖霞高新区,今年初,部分业务受到疫情影响。了解情况后,栖霞高新区第一时间主动联系企业,为其减免了今年3月至8月的房租。“差不多减轻了近30万元的成本压力,对我们这种小型创业公司来说数额不小了,真的很贴心。”企业负责人刘鑫感慨。今年以来,栖霞高新区已累计为辖区内企业减免租金6500万元。

 

近年来,栖霞区以国家、省、市重大科技项目申报工作为抓手,聚焦创新药物、分子生物、激光通信、微波通信等细分领域的卡脖子技术,支持区内企业开展自主研发或联合攻关,切实加快重大研究成果在栖霞实现产业化。2018年以来,栖霞区累计拨付各级科技扶持资金10.84亿元,其中区级科技政策兑现奖励资金1.63亿元。累计为1426家企业审核4742项贷款,授信总额123.06亿元。服务区内85家企业获得140项省、市成果转化、重点研发、国际合作等科技专项,累计获得立项扶持资金2.13亿元。

 

与此同时,栖霞不仅牵头制定了《关于全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国际化创新高地的若干政策措施》、《关于促进栖霞区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栖霞科技部门还以“三百”行动(走访百家科技企业、举办百场服务活动、解决百件难点问题)为抓手,多措并举保障科技政策“组合拳”扎实落地,助力栖霞创新生态不断优化、创新平台加速集聚、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在各类政策的加持下,栖霞创新动能不断增强,近期各类科技项目也竞相落地、捷报频传。江苏扬子江高速通道管理有限公司、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技术有限公司的“大跨钢桥疲劳损伤诊断与修复关键技术及应用”、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的“航空航天轻合金大型复杂结构精准激光焊接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南京尚吉增材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的南京市高精密复杂金属构件近净成形创新联合体,以及金陵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建立的南京药物缓控释系统研究创新联合体,获得2022年度南京市创新联合体备案;9个项目入选我市2022年度生命健康科技专项……这些科技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凝聚了区域内的创新力量,为突破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了支撑。

精心孵化
为产业集聚“强根基”

在近日公布的2022年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中,坐落于栖霞紫东国际创意园的图灵AI企业孵化器榜上有名。作为一家专注人工智能及交叉领域、成立仅4年的专业孵化器,图灵AI企业孵化器高效整合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大学交叉信息院等科研技术资源,积极释放图灵创投基金、网易有道、金沙江等金融资本活力,精心打造“图灵驻场企业家(EIR)基地”“图灵AI开放平台”等孵化品牌,与入孵企业同心协作,助力每一份创业“美梦成真”。

 

截至目前,图灵AI企业孵化器累计孵化服务图灵深视、知能科技等人工智能企业近60家,培育出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培育独角兽企业4家,助力孵化企业累计获得图灵创投基金(孵化器自建)、网易有道、金沙江资本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超3亿元投融资资金。

 

“我们通过建强载体、梯度培养,来为产业集聚‘强根基’。”栖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栖霞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优势前沿领域,持续提升区内科创载体与重点产业的匹配度,打造定位生物医药的生命园区、定位人工智能的红枫园区、定位电子信息的金港园区等特色产业园区,重点扶持江苏生命科技创新园国际生物医药孵化器、图灵AI企业孵化器、神光众创空间等专业型科创载体,与大学城基础研究、经开区产业基地互为配套,形成完整产业链。

 

目前,栖霞区共建成73家科创载体(26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众创空间、5家大学科技园),累计孵育、服务5500余家科技型企业,培育出55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出93家瞪羚、(培育)独角兽企业,17家上市企业。因孵化器孵育成效显著,该项工作获省级督查激励表彰。

 

然而栖霞并没有止步于此。今年,该区还持续完善“初创企业-中小企业-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全过程孵育链,以“区入库”为“加油站”,鼓励全区科技企业不断向阳而生、枝繁叶茂。据介绍,五年来,共有超过952家企业进入栖霞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其中有855家企业于入库的同一年度申报高企,申报率达89.81%,这也彰显了栖霞的“储备之能、培育之效”。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在全市首创高企申报预评审机制,打造了‘1名技术专家+1名财务专家+1名形式审查员’的‘3+’一对一服务体系,并自主编写申报实务、认定政策汇编等相关文件,累计为区内超千家‘准高企’的申报之路保驾护航。”栖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8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12家、省科技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5家、市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23家。

贯通链条
促创新发展“结硕果”

为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四年前,栖霞区打造了区域技术转移一站式服务综合体——“霞科行”栖霞区技术转移市场,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组建了由38家高校科研院所参与的栖霞高校技术转移联盟,建立了四大数据库,推动校企同频共振、凝心聚力。”该组织负责人介绍,自成立以来,共组织举办了近300场各类线上线下校企对接活动,累计收集科技成果信息18438项、企业技术需求705个,集聚高校院所专家1461名、高校科研平台274个,有效实现产学研精准对接。

 

作为国内少有的具有创新圈、孵化圈、产业圈全链条的城区,十年来,栖霞整合仙林大学城12所高校20万师生的科教人才资源,与南大、东大、南师大等高校共建5所大学科技园和2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形成了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科教创新集聚区。2018年以来,栖霞区推动64位高校人才担任企业科技副总,累计促成525项产学研及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48.2亿元。

 

此前,板块内的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还印发了《加快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面对人工智能等新兴战略性技术,栖霞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创新,激发栖霞发展“新动力”— 精心孵化,为产业集聚“强根基”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