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 《新华日报》:双链深融,栖霞“智造” 赢未来

 

 

 
 
 
 
 
 

2022年04月25日,《新华日报》在【南京观察·聚焦】板块,整版报道了栖霞区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先发优势打开发展空间取得的新突破。其中提到,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行业标杆项目,来宁枝繁叶茂,引领成就产业矩阵。

 
 
 
 

 

 

以下为报道全文:

 

回首“十三五”的发展,南京市栖霞区乘势而上,完成了一轮产业升级、城市能级突破。建功新时代,实现新跨越。这个以“山”为名的制造业大区,正聚力筑“谷”蓄能,面向未来撬动新一轮产业创新跃升。

 

今年,栖霞区将重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在创新融合机制、优化发展模式、做强未来产业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把中国(南京)智谷打造成为全国知名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南京城市产业名片,助力南京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 本报记者 仇惠栋

 

通讯员 何娟 马铭 刘庆欢

 

先手布局,“智谷”产值占领“半壁江山”

 

4月19日,后摩智能宣布已完成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募得资金将加大在存算一体大算力AI芯片的研发投入与在智能驾驶、泛机器人领域的拓展。这家2020年底创立于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企业,目前团队人员百余人。作为国内首家基于存算一体技术的大算力AI芯片研发企业,一出生就风华正茂,2021年8月完成首款芯片验证流片,迅即成为风投资本追逐的“香饽饽”。

 

后摩智能所在的中国(南京)智谷,正成为敏锐的资本市场竞逐的水草丰美地。截至2021年,栖霞区集聚人工智能企业320余家、新研机构30家,培育和引进独角兽、瞪羚企业17家。2021年,实现核心产业收入60.17亿元,增幅33%,规模占据全市一半;新引进人工智能项目51个,新孵化项目103个。东交智控、泰普森2家新获批建设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栖仙策、摄星智能等五家智谷企业获得南京“十佳创业之星”称号,占全市一半。放眼全省,栖霞区已建成了全省唯一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落地了省人工智能学会,已成为全省集聚度最高、创新动能最强、综合配套最佳的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之一。

 

新兴产业“满园春色”的背后,是先人一步的统筹布局和经年不辍的悉心浇灌。早在2016年,依托国家级经开区的智能制造产业,栖霞区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未来产业进行布局、培育。2018年底,行政区、经开区、仙林大学城联合规划建设中国(南京)智谷,组建覆盖三区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推进办实体化运作,编制《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工作方案》,在70平方公里范围内高标准推进智谷建设,进一步做大做强人工智能产业集群。2019年起,在南京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的关心指导和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摁下“快进键”,每年引进企业数量、产业产值规模实现了20%左右的稳步增长。

 

目前,栖霞已集聚一批人工智能行业领跑企业。围绕人工智能产业的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层级,智谷集聚了以微软、英特尔、奇绩创坛、达科信息、极智嘉、后摩智能等为代表的行业领军企业。在基础层,地平线是中国首个实现车规级智能芯片前装量产的科技企业,宇都通讯研发出国内首款5G“微基站”芯片,高华科技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月宫一号”提供压力、温度、气体等传感器和监测系统。在应用层,围绕“AI+”应用方向,在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医疗等领域,新锐企业齐聚,潜力巨大。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智路是全市首条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路。栖霞区正在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已聚集企业50余家,形成包括“三电”核心零部件、无人驾驶、运营服务在内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

 

赋能产业,“智改数转”实现厚积薄发

 

2020年8月,312国道栖霞段更名为“智谷大道”,智谷标识、智谷站台等纷纷竖立,让人耳目一新。这一地名变换的“小动作”,透露的是区域发展的“大蓝图”。以产兴城的栖霞,要把这一新兴产业地标打造成为未来城市地标。

 

这一产业地标的打造恰逢其时——智能制造、数字产业正成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南京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2-2024年)》日前出台,南京未来三年以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作为转型抓手,全面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市制造业的“压舱石”板块,栖霞区重任在肩、机遇无限。

 

何以脱颖而出、崛起地标?《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以下简称“智谷规划”)提出了“双基一梯”发展思路:以AI底层硬件、算法引擎为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两个核心基石,突破国外技术体系,打造自主可控的AI底层技术体系,为中国(南京)智谷构建开放自主、良性互动的产业发展阶梯。

 

“我们聚力打造人工智能产业,就是要赋能我们的先进制造业,实现主导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同频共振、比翼齐飞。” 中国(南京)智谷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人介绍,栖霞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超3300亿元,“智改数转”既是产业升级的刚需,也是未来发展的强劲增长点。“智谷规划”明确了“四大产品”:发挥当前产业基础优势,打造智能网联汽车龙头产品,并集聚资源发展智能软件、工业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与此同时,要推进“四大应用”,重点就是推动人工智能与智谷内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重点壮大智能制造、智能医疗应用,并积极发展智能交通、智能社会治理应用。

 

以未来产业赋能城市发展,激活全域产业空间。栖霞区提出,建设东西向围绕智谷大道、向南北辐射的人工智能产业带,以新港高新园和栖霞高新区为双轮驱动,以重点专业园区为支撑极,形成“1-1-2-N”的空间格局。

 

“1”:围绕一条大道构筑智谷产业中轴。智谷大道以G312国道栖霞段为主要依托,西起栖霞玄武区界,东至宁镇市界,全长约15公里。围绕智谷大道周边,聚焦于建设各类孵化器,重点支持面向人工智能的创新创业。

 

“1”:辐射形成一片人工智能产业带。围绕智谷大道,建成贯穿东西、辐射南北,涵盖南京经济开发区、栖霞行政区和仙林大学城三大板块70平方公里的人工智能产业带。

 

“2”:以新港高新园和栖霞高新区为双轮,驱动智谷稳步发展。围绕南京新港高新园,重点发展AI底层硬件、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等产业。围绕栖霞高新区,重点发展智能医疗、智能交通、智能城市、智慧生活等产业。

 

“N”:以重点园区为支撑极,筑牢双轮基础。依托兴智科技园、紫东创意园等现有园区布局智谷人工智能产业重点主攻方向,打造智谷的人工智能特色极,建设重点领域产业集聚区与示范区。

 

坚持系统思维,实现集成超越。栖霞区委提出,要统筹行政区、南京经开区、仙林大学城三大板块发展,充分发挥仙林大学城创新圈、国家级开发区产业圈、栖霞行政区孵化圈“三圈融合”的发展优势,实现“创新在高校、创业在园区、产业化在开发区”的创新路径。

 

中国(南京)智谷“串珠成链”,正是这一发展理念的践行者。“智谷规划”指出,要发挥经开区制造业发达、产业集聚程度高等优势,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和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发挥栖霞行政区应用场景集中、数据资源丰富等优势,打造智能经济创新高地和智能应用赋能新标杆。发挥仙林大学城科教资源富足、科研力量雄厚等优势,打造科研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育高地。

 

生态筑基,“头雁效应”成就产业矩阵

 

“宁搏疫”是南京市疫情防控一体化管理服务平台,其隔离系统模块由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一网通览全市隔离点运转情况,实现了海量信息的精准动态分析。该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栖霞孵化企业开发了“精诊新冠AI三维全定量分析系统”,已在一线抗疫临床科室使用。

 

“疫”线“崭露头角”,背靠的是一个创新平台的硬核实力。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是中国(南京)智谷乃至国内人工智能行业的标杆型项目,由图灵奖得主、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姚期智院士领衔创立。目前,研究院及创投基金累计孵化、投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45家,涉及AI+医疗、AI+金融、AI+教育、AI+城市、AI+安全等领域,在多个人工智能赛道上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多个企业推进至pre A/A轮融资阶段,项目总估值超100亿元。

 

图灵院的“清华系”企业来宁枝繁叶茂,本土孵化的“南邮系”企业也正茁壮成长。南京经济开发区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成立的南京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是南京市首批新型研发机构,目前已获批国家众创空间、省新型研发机构、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基于数字孪生的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无废城市数字化监管与运营平台”等产品在江苏、河南、山西、安徽等地得到应用推广,累计技术合同金额近亿元,近三年主营收入复合增长率近50%。

 

招引行业领军人才和顶尖资源,深掘在地科创资源优势。以“头雁效应”营造良好产业生态,实现行业人才快速集聚,“产业矩阵”抱团“出道”,这是中国(南京)智谷发展得以快速成型起势的关键。栖霞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标杆型人才的引进、领先性平台的打造,为中国(南京)智谷的进一步发展积蓄了先发优势和坚实基础。

 

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云集栖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周志华院长、全球人工智能旗帜人物陆奇博士、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得者宋爱国教授等国内外顶尖人才在智谷发展。“头雁效应”带动下,智谷目前已拥有国家级重点人才计划、两院院士等领军人才50余人、研发人员5000余人。

 

一批领先平台搭建发展“云梯”。栖霞区积极与行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围绕AI前沿技术、场景应用开展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落地,目前,和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工信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美国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等全球顶尖AI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共建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30家,占该领域全市总量四成以上。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率先提出并启动建设“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Turing AI Open Cloud政产学研一体化赋能平台”。目前已入选南京市“新基建”重点项目清单、南京市发布的首批应用场景之一。

 

一批领航活动打响“智谷”品牌。栖霞区近年举办了交叉智能前沿峰会、全球人工智能大赛,连续五年承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领军企业齐聚智谷。南京经开区成为全市唯一一家人工智能产业专利导航试验区。丰元资本等知名创投机构先后在智谷设立10只、总规模超30亿元的人工智能产业基金。

 

引领未来,双链融合展现“栖霞力量”

 

今年一季度,有光科技、云池智数、经纬光子、千义源智能、纵观自动化等10个重点项目落户中国(南京)智谷。在地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产量提速,新孵化人工智能优质项目21个。

 

根据最新统计,1—3月栖霞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达20亿元,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增长幅度达到预期。2022年,栖霞区将新引进人工智能项目50个以上,新孵化人工智能相关项目100个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收入增长30%以上。

 

“要把增发展动能作为重中之重,坚定不移走好创新驱动发展‘华山一条路’。”南京市委强调,要锚定“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目标,勇当国家科技和产业创新开路先锋。

 

定位“最强增长极”的栖霞区提出,要将“深化‘双链’融合机制创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作为今年“一区一特色”改革项目,统筹发挥栖霞板块三圈融合优势,不断创新融合机制、优化发展模式,进一步高质量推动中国(南京)智谷建设,为南京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人工智能产业地标贡献“栖霞力量”。

 

在机制创新方面,栖霞区将加强三区各部门协作,调整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推进工作机制方案,聘请专家小组编纂《“深化‘双链’融合机制创新,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高地”行动方案》,开展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研究。贯彻落实2022年南京市委一号文,栖霞区整合全区创新资源,正制定出台《加快中国(南京)智谷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助力产业生态建设和企业持续发展。

 

栖霞区将建立人工智能产业重点培育企业库,加强引育规上企业、独角兽(含培育)、瞪羚等优质企业,着力培养烙上“智谷”标签的优秀本土人工智能企业。从自主培育企业中遴选重点企业作为申报专精特新“小巨人”种子选手,以上市为目标予以支持。今年的目标是新增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或培育企业1家,规模以上企业4家,加强引育独角兽(含培育)、瞪羚等优质企业。

 

此前,中国(南京)智谷成功入选省级“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培育对象,未来先导区将加快推进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应用,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实施网络体系强基、标识解析增强、平台体系壮大、新型模式培育、技术能力提升、产业壮大发展、安全保障强化七大专项行动,通过打造精品网络、培育推广典型应用与场景、建设5G全连接工厂和构建生态体系四大模块,实现由点到线、由线及面的突破性发展。

 

发挥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集聚优势。栖霞区正高标准打造创新链,攻坚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加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前瞻研判,判断技术前景、发现市场需求,建立健全“揭榜挂帅”“绩效激励”等工作机制。支持企业积极探索“量化计算”“元宇宙”“超材料”等前沿科技,鼓励实力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以“政策引导+市场引领”推动企业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将先发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

 

首页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 《新华日报》:双链深融,栖霞“智造” 赢未来
浏览量:0